坦白說,我真的不懂專訪,說到底純粹官方的說詞總難免有些官腔,流於形式的一問一答更少了些火花與激盪—只是當今天訪問的對象來自McLaren、來自這崇高又與世無爭的英倫賽車傳奇品牌,當刻薄出了名的英國車媒Autocar甚至還做過一篇專門在介紹每一位麥拉倫員工個人座駕的報導,卻也不禁令人對與這位曾經歷過Rolls-Royce、BMW與Volkswagen等屬一屬二的品牌洗禮,並且正帶領著很有可能是全世界最瘋最狂的一群內燃機愛好者的Global Sales& Marketing Director:Jolyon Nash難能可貴的專訪充滿著期待與想像;他,會是一個恰如其分的愛車人嗎?
- Vnz:先來說說720S吧!從幾位嘗鮮過的前輩口中聽聞關於這台McLaren新作的評價都是出色到幾乎不可思議的程度,不只動力大幅超越所有同級對手,論配置和科技含量都是前所未見;可否為我們介紹一下720S的迷人之處?
- Jolyon:那有什麼問題?首先,720S是McLaren首度嘗試取代前作的改款車型(嚴格說起來,MP4-12C跟650S可視為不一樣的型號,但720S則是專司取代650S的新作),這感覺就好像要推出第二張專輯那樣—所以大幅躍進的進化程度是一定要的,除了一口氣比650S時期還要減重了18kg之譜,碳纖維單體也是更加進化的Monocage II二代版本,透過不斷的研發與改良令我們得以將二代單體的A.B.C.柱給設計的較過往更細更巧,甚至可以在有著更優異的剛性水平為前提下提供給駕駛人Supercar中絕無僅有的絕佳車艙視野,不信你看過往的中置引擎超跑哪一台倒車的時候不是倒的很吃力?當然,空氣力學也是一大亮點之一,像是全新的"Eye Socket"的頭燈組或者是一掃過往midship超跑都會有的後葉子版散熱鰭孔而改到腰線上方的那道細小散熱氣口,截然不同於以往的思維令我們得以在跳脫Supercar既有的設計方式下還能將下壓力進一步提升四成之譜,甚至還能在降低風阻的同時提升近15%的散熱效率!對了,可以無段調整甩尾角度的V.D.C.(Variable Drift Control)系統還有我們的新底盤也很正點!話說這回我們可是找了位劍橋的博士耗時五年的時間潛心研究 開發,怎麼樣,想不想試試啊?(P.S.:當然想啊!)
- Vnz:據說這自P1研發而來的Monocage II 在路感的Feedback上更加沉穩,並且720S上的駕駛模式中也不復見過去的Normal而改由Comfort取代;但過去就我自己駕駛McLaren的經驗而言,其實你們的車子相對都是比較hardcore的—這樣調性上的改變又是為何呢?你們又是如何在更加舒適的前提下去進一步提升操控性能呢?
- Jolyon:首先你要認清一件事,There’s nothing normal about McLaren!既然如此,又怎麼可以用"普通"來形容一般模式底下的麥拉倫呢?好啦,認真說,基於這世界上有太多破碎殘缺的鋪裝道路—尤其是各個大城市的外圍道路,終究你會有想開他上街進城的時候吧?再加上我們真心希望McLaren的車主都能將愛車使用在每一個日常,舒適性與行路質感自然成為我們首要提升的重點;不信你仔細瞧瞧,撇開實質性能與操控實力上的大幅提升不提,這回我們的重點更是要強化McLaren的日常實用性,除了剛剛所提到 透過二代Monocage所進一步營造出更寬敞的後擋視野外,操作VDC的方式也非常直覺,只消用手指觸碰中控螢幕即可自在的調整你所想要的甩尾幅度與循跡系統介入的程度,當然,那位來自劍橋的博士之所以耗時五年在研發720S的底盤,更是為了讓我們的電子可變阻尼懸吊與主動式底盤控制系統(Proactive chassis control electronics)能在任何的使用條件下都能隨時回應駕駛與實際的道路條件,可以很舒適也可以很激進,隨時維持著最適洽的抓地力與行路路感—至於在更加舒適的前提下去進一步提升操控性能?別開玩笑了,你有聽過這世上有操控表現不好的麥拉倫嗎?
- Vnz:我們知道你是個骨董車迷,也待過幾間世界上最著名的車廠—相形之下,McLaren似乎是你待過最young(品牌成立時間)也是最沒有包袱與框架的品牌;就一個petrohead的角度而言,你認為McLaren這個品牌最與眾不同的是什麼?想傳達的又是什麼?
- Jolyon:McLaren的獨到之處,正是來自於全然以駕駛為出發點的思維—我們的一切設計都是以駕駛的視角為主,比方說每當我們要開發一款新車型,第一個會出現在草圖上的肯定是駕駛座的位置—嘿!一台車倘若坐進駕駛座的那一刻感覺就跑掉了,又有哪一個硬派的駕駛會認真的去看待這台車呢?我們重視一台車是否可以跟駕駛互動 溝通,工程師們費心上千個小時在調教轉向手感與透過座椅傳遞給駕駛的回饋,為的就是要能掌握住那分絕對的溝通感,也正是當駕駛能夠在第一時間感受 掌握甚至是進而能夠去預測一台車子接下來可能會有的回饋,才能進一步的去試探到真正的極限,不是嗎?對McLaren而言,一切的設計與發想都是有他的道理在的,並且遵循著絕對的效能為前提,比方說720S的Eye Socket頭燈組或者是滑順的後葉子版設計—這絕對不單只是為了造型考量,而是透過這些設計可以實質的增進720S的空氣力學表現,我們深信我們的客戶之所以會買McLaren是為了駕馭起來的感覺,而不單只是造型上的衝擊那般單純,我也不認為其他品牌跟我們擁有著相同的出發點;當然,我們是間小公司,但這也意謂著我們並沒有集團或者是母公司的包袱,可以專心開發我們自己認為是對的產品—輕量化的高性能超級跑車,而不是去開發像是SUV這類與McLaren精神背道而馳的玩意兒;至於McLaren想要傳達的?相信我,Track 22計畫會說明一切!
- (P.S.:Track 22計畫—從2016年日內瓦車展以降的麥拉倫新車計畫,預計會在2022年前推出15款新型號的作品)
- Vnz:有考慮過推出P1的後繼型號嗎?甚至是純電的產品?
- Jolyon:坦白說,在當代的科技層次沒有絕對性的突破與變革前,我們暫時還沒有計畫—就像你不會看到有14年式或者是15年式的P1有所區別(編按:P1已於2015年停產,總計生產375台/含原型車),頂多是出廠年份的差異罷了;這一類的車型應該要有絕對的指標性定位,至少短期內我們還沒有這樣的打算;至於純電的車種當然也在我們目前的研究與調查計畫中,但McLaren其實是一間非常感性的公司—誠如我先前提到的,我們深信我們的客戶是因為喜愛駕駛 更喜愛我們的車子駕駛起來的感覺才會做出決定的,至少就時下的電動車科技而言,即便你可以輕易的造出一台加速飛快的純電動力車,但所能賦予駕駛感性層面的回饋與燃油動力相比仍是相對有限,你總不想買到一台價起來跟電動高爾夫球車沒多大區別的跑車吧?況且目前的電動車依舊有著續航力的疑問,持續全油門的大量電力耗損也是一大問題—基於這一點,我會說我們有在思考推出純電的作品,但絕對不會是最近的事!
- Vnz:就你自己的經歷而言,是否能請你用個別的一段話來描述英國,德國與義大利的造車思維與差別?
- Jolyon:就我的觀察而言,英國車的設計與發想是以熱情,感性與創新為主軸;德國車相對務實也少了分感性,以絕對的效率為前提,並且重視新科技的運用;至於義大利車?感性是絕對的,但科技含量就比較不那麼絕對了…我認為英國的造車哲學之所以獨特,正是來自於兼具了理性與感性的層次,比方說McLaren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我們是尖端科技的職人,我們運用創新的科技並非只是為了創新,而是為了能讓我們的駕駛擁有更感性也更難忘的駕馭體驗。
- 撇開早已成就經典的McLaren F1、SLR與P1不提,我們都知道許多車之所以能定義經典,更是那分雋永與珍稀性,只是當McLaren開始投入量產車的領域,不只推陳出新的非常快速並且車款級距也越來越多元,過往實屬罕見的McLaren要如何在mass produced的前提下去維持那分高度與珍稀性?你又是如何看待這個現象呢?
- Jolyon:這個問題有很多面向,首先我們可以從數量的觀點來切入,比方說16年我們賣了近3300輛新車,今年則預計會有約莫4000台的銷量—即便有了Track 22計畫的進行,長遠來看我們的年銷量仍會控制在6000架以內;以全球汽車市場的角度來衡量,你便會明白這依舊是非常少的數量—不似我們的競爭對手,已經在媒體上預告會進一步將年銷量推向12000~15000台的目標,甚至還有了要推出像是休旅車型號的留言(P.S.:這對手是否也太明顯了?!);對麥拉倫而言,我們希望可以永遠保持絕對的高度與稀有性,即便以一家新創公司而言我們推出新產品的計劃相對大膽,但那也只是為了要擴大我們的規模與廣度,而非以衝量為前提,況且目前的獲利還不錯,我們的利潤足以讓我們持續開發有著純種McLaren DNA的產品,也不需要透過市場導向的車款來創造利潤—即便Track 22預計要推出的15台新車看似很多,但可別忘了那是包含了衍生車型都算在內的—舉例來說,720S除了目前的Coupe外肯定也會有Spider 甚至是高性能的LT版本,這都是Track 22的十五台之一;別擔心,我們知道我們自己在幹什麼,嘩眾取寵來拚銷路與銷量絕對不是我們會做的事!
- 撇開McLaren不提,你自己最喜歡什麼車子呢?你又有些什麼Collection呢?Why?
- Jolyon:最喜歡的是Jaguar E-Type,第二喜歡的是Lamborghini Miura;我是有過些收藏,但目前主要是這兩架—1958的Bentley S1(驚!)和一架McLaren 675LT Coupe(大驚!);年輕的時候我曾在南非住過段時間,那時服務的公司是有主管配車預算的,只是當多數的同事們都在買一些諸如BMW 3 Series的行政主管房車,我則是把那筆錢拿去買了台E-Type,剩下的則買了台貨卡每天開去上下班!其實McLaren的成員們都是愛車人,不單只是工程師或者是產品導向的同事們,甚至連負責財務與行政等內勤人員的坐駕都很精采!
- 可以談談Alfa Romeo嗎?可以談談Giulia QV嗎?你認為Alfa Romeo有機會鹹魚翻身麻?
- Jolyon:這是Bimmer 3er的競爭對手不是?我看過一些關於Giulia QV很出色的評價,我本身也是個Alfa迷,當年在南非還有過一架Alfasud Export GTA;記得那架水平對臥的自然進氣1.5L鋼砲有著77kw(約莫105匹馬力)的出力,在70年代末期那可是不得了的數字!我真心愛著那台車,無論是她的聲音 開起來的感覺或者是身為當代運動掀背車始祖的事實,唯獨妥善率真的有點太差了—好幾次我在深夜時段 約翰尼斯堡郊區的山路上遇到變速箱鎖檔,而且通常都是卡在四檔!(苦笑),你要知道那可是上坡阿…我認為Giulia是台好車,應該說,自從八零年代的GTV6後,Alfa Romeo已經很久沒有做一台真正能代表自己的車子了,九零年代的156是台不錯的車子,但仍說不上是一台夠愛快的愛快;後驅的Giulia絕對是一台好車,我也真心希望Alfa Romeo可以靠這台車找回昔日的光彩—如果品質有實質的改善的話,畢竟我愛這個牌子,他們真的造過許多出色的車子,當然啦,我相信這些年他們絕對也做了夠多功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