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 of the World:那一夜,我與Audi A4 30&40TFSI在台南

體驗過45TFSI Quattro後,我對新A4的映象已不是筆墨能形容;究竟VAG何德何能,能把一台中型主管房車、而且是一台有著前驅架構的中型主管房車,給造的這般高深莫測?我永遠記得丟進彎的那一刻,45TFSI是如何用極其輕盈的車頭與極其激進的節奏,去擄獲每一個對Audi或者是對Quattro有所懷疑的熱血靈魂;這已不是單純用駕駛樂趣或是操控實力所能解釋的程度,而是那早已進化至又下一個世代的思維所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回饋與節奏,單靠原生又無懈可擊的造車工藝就能清楚傳達的概念和感覺,也或許是這樣Out of the world的大膽與創新,更讓我對扮演著入門與車系中流砥柱的A4 30&40 TFSI—這兩架依舊維持著前驅傳統的新A4,有著更多的想像空間…

我總認為A4是一台被低估的好車,

應該說,

她某種程度是個苦情花旦,

因為無論Audi再怎麼努力地想要用工藝來impress消費者,

總會有些鳥事打亂她們的陣腳;

品牌形象,後勤,前驅,二手價格甚至是新車價格,

明明在西歐可以躺著賣,

怎麼到了台灣卻好像變了個人似的,

只能受盡委屈地繼續看著雙B吃香喝辣,

繼續讓每一個受薪階級魂牽夢縈?

尤其是身為前驅這件事,

三不五時你就會在各大討論區或是粉絲團鄉民的針鋒相對間,

見到那些酸民大肆抨擊花同樣的錢買前驅很白癡或者是Audi操控不好之類的說詞,

我的天!這世上總有些鍵盤車手以管窺天,

如果你知道Audi在歐洲到底有多強勢,

如果你真的有開過這台車子,

我還真好奇你還會存有這樣的疑慮與想法嗎?

離題了,

這回首先體驗的是Avant版本的40 TFSI—一架有著兩公升渦輪增壓與前輪驅動設定的A4旅行車,

比較有趣的是這回Audi特別強調40 TFSI上的2.0T採用了好久不見的米勒循環技術,

透過可變正時與低轉提早關閉的進氣門並提供最合適的油氣濃度,

達到類似小排氣輛引擎在低轉速時的低油耗表現—也或許是這種設定上的差異,

說明了她雖然與45TFSI用的是同一具引擎,

卻不是個down grade的產品,

而是個更著重在燃油經濟的車型;

當然,

這樣的設計勢必反應在加速的表現上,

你可以明顯感受到40TFSI在低轉速時比較溫吞的油門回饋,

不過隨著轉速跨過2000rpm取而代之的依舊是出色的加速實力,

尤其這具2.0T並不似許多新世代渦輪只能在動力峰值帶發威,

高轉速的延伸性喜出望的好,

而且力道分布比45 TFSI還要線性、更像是傳統的大排氣量自然進氣車些,

對一個強調日常代步的型號而言,

這樣易於控制也更柔順的設定反而更討喜,

尤其40 TFSI上面的7速雙離合器變速箱換檔的反應並不刻意,

既不刻意搶快也不刻意在低速時就升上誇張高的檔位,

比過往的飛快更能讓人細細品味每一個檔位與轉速的鋪陳與延伸,

而且意想不到的柔順—再加上出色的隔音,

就一台代步取向的中型主管房車而言,

A4 40TFSI所給予駕駛的行路質感其實是相當奢侈的,

至少無愧於那塊偏高的price tag;

不過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試乘車上選配的可變懸吊,

表現的不只恰如其分,

而且運動模式底下出色的支撐性並不會導致多餘又零碎的彈跳與晃動,

確保了絕佳的循跡性卻不用犧牲任何行路質感,

不過有一點比較費解的是,

這架試乘車並沒有選配可變齒比的方向機,

但轉向手感無論在comfort或是dynamic模式底下都比上回的45 TFSI Quattro給我的回饋還要來的更重手?

好在重歸重,

這架40TFSI Avant的指向性依舊出色,

而且你可以很明顯地感覺出多了這截車尾對車尾循跡的挹注,

更加沉穩也更加安定,

儘管過彎時重心變化的感受比較明顯,

但她仍維持了B9令人驚豔的靈活—就一架wagon而言,

A4 Avant的整體表現是可圈可點的,

這也反應在一貫高水準的座艙表現,

當然基本的座椅6/4分離、Iso Fix或者是讓wagon氛圍很加分的擋狗網自是少不了,

尤其這回的試乘車清一色有著虛擬座艙(30TFSI為選配/Luxury套件標配),

Avant車型更選了迷人的全景天窗,

採全皮面的標準車型皮革座椅的車工與剪裁依舊出色,

三區恆溫也總能讓車內的每一個乘客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室溫—至少令我們一車三人能輕鬆視台南高達43度的車外氣溫於無物,

整體氣氛一流而且A4依舊在用料與呈現間呈現出絕佳的平衡,

沒有華而不實的鋪陳,

只有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簡約與細膩。

不過最讓我好奇的,

還是那搭載著僅1.4排量渦輪增壓引擎的30 TFSI,

一來這是國內有史以來販售過排氣量最小的A4型號,

總讓人對這樣大膽的Down-sizing第一響有些遐想(是說,三汽缸的BMW 3 Series也快要到來就是),

二來在我其實從沒"受邀"參予過Volkswagen與Skoda的公辦試車這個前提下,

撇開尺碼極小的Audi A1不提,

這也是我第一次試駕到搭載著這具1.4動力的車型,

心裡更好奇究竟她的表現對不對得起一百七十五萬新台幣?

這是一台相當簡單的車,

就算她已經選配了Luxury和LED兩組套件,並且又追加一組17吋輪圈,

但你仍舊可以感受到30TFSI更務實的風格,

比方說少了三區恆溫、取消後座出風口或者是設計不甚相同的三幅方向盤,

窗框也恢復標準的黑色,

而且也少了可切換的駕駛模式與天窗,

但我必須得說這淺灰色的內裝實在相當令人愛不釋手,

尤其在黑與灰的gap之間穿插著的金屬飾板甚至有著非常理想的加乘作用,

細節質感無話可說不提,

更呈現出與40TFSI上那純黑到底截然不同的明亮感受,

而且我必須得說Audi的聲控也是我用過車載主機裡數一數二聰明的一套系統,

除了可以應付口音所導致辨識上的差異,

對於說詞的接受程度更是相當寬廣,

甚至不遜於Siri—除非你刻意想要提出一些無理的要求或者是想要跟AI聊天,

比較可惜的是這套Audi的Apple Carplay並不支援Google Map?

好在原廠導航相當給力,

而且有Virtual Cockpit再前應該也鮮少人會想用中控螢幕去同步Google Map就是;

在上班時段的台南市區徐行,

一方面我為這充沛並且反應輕快的低速表現暗自竊喜,

一方面卻也好生羨慕這座古城悠閒又愜意的緩慢步調,

就連上班時間的車流量都還是在能接受的範圍裡—真是個好地方!

這架1.4T並不似40TFSI有著為了油耗考量的特殊設計,

儘管她的油耗表現確實出色,

但在加速的過程中,

就算小排氣量難免渦輪遲滯的比較明顯,

但油門反應比起40 TFSI而言卻是更積極也更直接,

當然她的加速表現沒法跟兩公升的老大哥相提並論,

但以通勤的角度如此敏銳的低速反應與輕快的加速節奏,

其實是非常實用也非常好用的,

而且中段轉速提速一氣呵成,

令人可以暫時忘卻小排氣量渦輪普遍高轉延伸不好的事實,

重點是面對那些對小排氣量引擎拖A4車身會氣虛的網路不負責鍵盤言論,

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訴你那樣的狀況並不存在,

這車甚至比我家裡那架B6 A4 2.0還要快上不少!

而且更輕盈的車頭直接反應在車身動態的回饋上—無論在變換車道或是彎道中,

唯方向盤就真的輕手了點,

好在回饋依舊確實,依舊在可以接受的範圍。

當然,

試過了45 TFSI Quattro,

總難再用同樣高的標準去審視相對入門的30& 40 TFSI,

但令人激賞的是這兩架前驅B9依舊出色,

依舊掌握了那Out of the world的前衛與超脫車格,

依舊呈現出了令人詫異、這級距內的至高水準,

更讓人見識到了Audi的認真與前瞻的造車工藝。

偏偏就是那價格,

就算我真心認為這是一台由裡到外都值得的好車,

但那同樣Out of the world的定價考驗著的卻也是主流消費者們願不願意放下偏見、給這盡善盡美的新世代力作一個機會,

而這卻也是個難題…

只能說It’s gonna be a long long way to go,

辛苦了!A4!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