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代可說是世界強國爭奪制海權的極盛時期,
大艦巨砲主義薰陶之下的英美日德四國無不陷入瘋狂的海軍軍備競賽之中。
儘管珍珠港事件確立了航空母艦帶領機動部隊可以更有效率的奪取海上優勢,
或許是自尊心使然,
二戰末的日軍早已是強弩之末卻仍嚮往著全盤勝利,
本著大艦巨砲基本教義派的堅持,
世界第一大戰艦大和號就是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被打造出來。
擁有當時最先進技術的大和,
很快的便扮演起日本聯合艦隊旗艦的角色,
更因1943年遭遇美軍潛艇"魟魚號"的魚雷攻擊後卻依然從容離去而號稱"不沉戰艦";
然而,
象徵日本帝國主義極致的大和艦,
卻在1945年4月7日的鹿兒島外海遭到近四百架美軍戰機的猛烈砲火攻擊後永遠葬身海底,
宣告了大艦巨砲不敵唯空母論的不爭事實,
日不落國的野望也終究徹底被粉碎…
車身編號JZA 80的MK4 Supra誕生在90年代初期;
那是一個百家爭鳴的年代,
日本造車工藝日趨成熟,
也逐漸擺脫了過去歐美市場廉價車第一選擇的陰影。
當時的日系大廠無不致力於開發旗下旗艦跑車,
展示實力之餘還可以順便進攻外銷市場;
1993年發表的MK4 Supra肩負著豐田性能之最的名聲,
頂著大改款車身還有全新的2JZ直列六缸引擎 ,
力抗當時的日系跑車天王諸如Honda NSX,Nissan GT-R/ 300ZX,Mazda RX-7…等對手。
採用後輪驅動+直列六缸配置的Supra理應有著過人操控本領,
2JZ引擎與雙渦輪的組合更令眾人對他的加速充滿無限遐想,
尤其是早年Nissan GT-R並沒有左駕輸出歐美的版本,
撇開Z32世代的300ZX的笨重或者是NSX近十萬美金訂價的高不可攀,
頂著320bhp全輸出馬力的Supra某種程度扮演了當時日系性能車大哥大的角色;
儘管操控並不如多數人刻版印象裡直列引擎+後輪驅動配製應該有的靈活,
沉重車頭所帶來的轉向不足甚至使得日本國內GT500參賽用的Supra都捨2JZ不用而轉投四缸3S-GET的懷抱,
靠著驚人加速性能還有牛頭牌品牌加持,
Supra果真在北美市場打下了半壁江山。
有些人說90年代的Nissan GT-R或者是Honda NSX比起Supra而言,
更有資格稱作當代日系性能車顛峰之作;
相較之下的確Supra並不是個面面俱到的跑車,
比起GT-R或者是NSX的賽道取向,
Supra更多了分公路跑車特有的Outlaw氣質,
巨大而流線的車身確保巡航的穩定感受,
直六+渦輪稱不上線性的輸出卻更能在全力衝刺時如入無人之境的向上延伸;
如果說彎道是NSX的故鄉,
GT-R志在打倒911,
那Supra肯定是為了追求公路最高速而生。
這次狂人日誌找來的Supra或許並不是國內改裝幅度最大,
卻是少數以完整度為第一考量的私人收藏車;
來自90世代的內裝有著記憶裡那偏向駕駛座一方的中控配置,
不甚寬廣的前檔視線還有低矮的座姿比起多數牛頭牌家庭方車的中規中距,
有著罕見的毫無妥協;
單一渦輪機的設定說明了這台車沒有打算討好任何人,
低轉速時的加速甚至連Vnz有氣無力的Mondeo都不如,
然而一過四千五百轉,
那樣突如其來的動力真是力拔山河!
鍍內全段的2JZ伴隨著超過600bhp的動力推著你往時速表表底試探,
巨大的渦輪貪婪著吞食著每一分空氣,
狹窄的視線換來絕對的全神貫注,
很難想像以製造省油可靠乘用車聞名的豐田居然有著如此病態的作品?
到底是對於最高速的追求教人迷戀,
或者是如此衝突而兩極的性格令世人無法忽視Supra的存在,
至少在曾經輝煌過的日系跑車年代裡,
Supra絕對是高速的代名詞。
只可惜隨著新一代排放法規的推陳出新還有跑車市場的日漸式微,
Supra終究在90年代末期退出北美市場;
你說生不逢時也好,
或者是豐田不夠與時俱進也好,
停產前夕的Supra早已不復當初剛上時那樣的符合市場口味;
越發依賴電子系統的新世代車款比起這樣吃力不討好的高性能車更適合日常駕駛,
加上日本國內用車環境的改變,
巨大,耗油又不實用的雙門跑車逐漸被K-car和休旅車取代,
Supra最終只能在2002年黯然退出市場,
彷彿當年意氣風發的不沉大和以無敵的帝王之姿登場,
卻終究跟不上時代推演,
落得永遠沉沒不見天日的下場,
令人不勝唏噓…
甚至日本跑車的全盛時期,
似乎也隨著Supra的停產而不復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