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接單後不到三個小時,bZ4X的接單數已經超過了1500張,這遠遠是今年300輛配額的五倍之多。
撰文:郭正浩 Marco
攝影:郭正浩 Marco、黃瓘博 Boris
電動車是當代熱潮這事,相信已不需再多做言語說明,而今年台灣的電動車市場更是熱鬧非凡,從KIA EV6開始到HYUNDAI IONIQ 5、VOLVO XC40 Recharge、PORSCHE Taycan Cross Turismo、MINI Cooper SE等相繼登場,緊接著還有BMW iX、i4以及賓士的EQ大軍,當然也別忘了SUBARU Solterra,至此,我們終於可以驕傲地說,台灣民眾終於能擁有諸多TESLA以外的純電動車選項。而今天的主角,就是在24小時之內拿下三年接單量的TOYOTA bZ4X。
TOYOTA雖然遲至去年(2021)才發表bZ4X,但事實上豐田早在70年代就開始了純電動車的投入。不過,與其說豐田投入“純電動車”,事實上他們更專注在“電池”的開發,因為豐田早就認知到以“電”為來源的汽車動力形式,電池成本與效率是最主要的決勝關鍵,但由於電池開發與製造技術無法在短時間內成熟,豐田意識到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之下,打造純電動車是不符合經濟效益、甚至也不夠環保的(以當年的情況來看),後期便把心力轉向了油電混合動力,進而成為了世界第一的混合動力製造商。
當然,在這30幾年的光陰裡,TOYOTA還是相繼推出了RAV4 EV、TownAce EV、Crown Majesta EV、iQ EV等電動車款。所以豐田真的不懂純電動車嗎?其實並沒有,只是對他們來說,混合動力是更適合當代消費者的選擇。
確實,豐田對於車輛的理解,一直非常的務實與踏實,他們只會給夠用以及適合的東西,所以如果7吋螢幕就夠用了,那他們絕對不會給到12吋;如果150hp就夠了,他們絕對不會給到250hp。所以講通勤,他們有世界國民車“COROLLA”;講越野,他們有越野玩家的最愛Land Cruiser;講豪華,他們有Century;講性能跟操控,他們有GR YARIS。
所以豐田其實什麼都會,但他們不會把所有的東西都塞在一台車上,他們認為什麼車就該有什麼車的樣子,他們只給“需要”的東西,而不是“想要”的東西。
那麼問題來了:豐田認為純電動車需要的是什麼呢?
坦白說,在剛坐進bZ4X的駕駛艙中的時候,我是非常驚訝的,因為除了那個趨近於戰鬥機機艙的儀錶板設計讓我把玩了一下之外,全車內裝幾乎可說是沒有任何一絲關於純電動車的著墨,我大概只用了不到3分鐘的時間就搞懂了所有操作,然後便開始覺得有一點無聊了。
以159.9萬元的身價來看,bZ4X的內裝,差不多能用不及格來形容,雖然中控螢幕還挺大的,但放眼四周幾乎全用硬塑料材質來做堆疊,質感上並不出色,而全液晶數位儀表板居然沒有提供不同的顯示模式,整個內裝給我的感受大概就等同於一個把中控螢幕加大的COROLLA吧。
「純電動車怎麼會這麼樸素呢?」這是在看過bZ4X的內裝之後,幾乎所有人都會提出的一個疑問。而這樸素感同樣也出現在外觀上,雖然看得出與現今豐田的設計有著世代上的不同論述,但bZ4X對比其他純電動車如HYUNDAI IONIQ 5、KIA EV6,依然樸素的讓人不解,甚至引擎室依然是個“引擎室”,沒給出純電動車必備的前艙置物空間。
但,在抨擊bZ4X過度樸素之前,其實真正的問題應該是,「為什麼純電動車就一定要“不樸素”呢?」。事實是,即便電動車的選擇已經越來越多,但對於多數人來說,純電車依然是一個代表未來、代表科幻、代表新奇的象徵,所以就得很酷、很炫,必須充斥著讓人嘖嘖稱奇的功能與介面、有著讓人歎為觀止的外觀與設計,這是普遍消費者的認知與期待。
而豐田不是這樣想的,他們認為,純電動車依然是一輛“車”,只是動力來源不同罷了。所以在bZ4X上頭,你不用擔憂過於複雜的介面而無法順利操作車輛功能,也沒有眼花撩亂的鋪陳來讓人分心,bZ4X只想讓你專注在“移動”這件事情上,畢竟這就是車輛最該做好的本質,對於被定義在“通勤使用的”bZ4X來說更是如此。
bZ4X確實很樸素,但若把對於純電動車的“新奇期待”撇去、搞清楚她被賦予的定位與任務之後,你就會發現這所謂的樸素,其實合情合理,畢竟對於通勤來說,本就不需要迷幻的豪華內裝、不需要強大的加速能力、不需要犀利的操駕反應。但bZ4X給出了完整的主被動安全配備(搭載TSS 3.0)、同級最高的純電續航里程(626km)、充裕寬敞的乘載空間、舒適平順的動態回饋。
以通勤需求來看,bZ4X表現的近乎完美,她好開、就手、舒心,就跟每一台TOYOTA一樣,再搭配和泰汽車在台灣給出的強大保修體系,以及每家經銷商都能充電、還有合作廠商的強大電網佈局,加上TOYOTA向來不用懷疑的妥善率,bZ4X已經把消費者對於純電動車的不安心感降到最低,給出了擁有純電動車最需要的一件事情:信任。
bZ4X或許是一台不合乎期待的純電動車,但她卻依然是那最讓人放心與安心的“TOYOTA”,而你心中想著的那些期待,到底是需要?還是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