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關於台灣汽車工業的夢—就一個年度新車掛牌總數僅四十餘萬輛的市場而言,能擁有一台生於斯,長於斯的性能車,是一件多麼瘋狂又不可思議的事啊!只是,當夢與現實間終究有幾分區別,相對高聳了些的休旅身形更暗示著等會兒劈灣別太用力的免責宣言,這架足蹬RAYS 19吋鋁圈與倍仕登避震,甚至還搭載了那些年曾叫廣大日系改裝狂熱份子們口水直流的東名"Tomei Powered"特調動力的跨界Luxgen,是否真能成就這段堪稱本土汽車工業里程碑的春秋大夢,又或者不過是換一種形式的自我感覺良好?
文:狂人 Vincent H./圖:River Yang
醜話先說在前頭,
如果你是納智捷的鐵粉,
請千萬要點上一頁,
因為我並不打算像多數的同業,
告訴你U6 GT220有多厲害多正點。
現實是殘酷的,
打造一台性能車,
一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當然,
SUV的格局意謂著他已經有了些先天的餘地與緩和空間,
真正喜歡開快車的人甚至不會買一架休旅上山晨跑—
這是顯學,
重心,慣性,側傾,甚至是過彎極限,
當你將項目逐一條列便會發現,
很抱歉,本質的先後從來都大過氛圍,
除非你只不過是圖個感覺;
但歸根究柢,
U6 GT220的誕生確實是引人遐想的;
當然,
變速箱依舊是那顆六速的Aisin,
東名加持過動力來源的依舊是那具大家並不陌生的1.8T(開玩笑,玩JDM出身的誰不認識Tomei),
是說有了渦輪後任誰都能輕易榨出有著一定水準的動力—但就一架入門要價不過九十來萬的休旅而言,
222匹與33.6kgm的峰值扭力確實有著他的吸引力,
標配的19吋 Volk Racing輪圈,特調的Bilstein倒叉避震器,一併升級至300mm的碟盤和高性能來令片與普利司通專車專門compound的輪胎配置更顯得誠意十足(而且九十二萬九的入門版本就有,夠阿莎力了吧!),
何況這一切的Fine tune是來自於一個曾經用一手打造的日產打倒過保時捷的男人—水野和敏,
想想Porsche Macan在彎路上有多威風多俐落,
有著GTR之父加持,
說U6 GT220是一台恰如其分的台灣保時捷,
似乎真的不過份不是?
帶著點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情緒,
我開始了與U6 GT220的第一次接觸;
老實說,
能在有生之年摸到一台真正出自台灣人之手的性能車(勿筆戰,說到底這就是台如假包換的Luxgen,水野加持也改變不了U6源自台灣的事實),
興奮是肯定的,
尤其這具1.8T的吸氣聲相當躍動 活潑,
再加上不俗的低速油門反應,
就算這具六速自排的設定相形保守,
重踩油門的力道倒也堪稱紮實—除了駕駛座的坐姿實在挺立又高聳的有些匪夷所思,
當然,
我知道多數的休旅車為了追求寬廣的視野都會刻意營造一種高人一等的感受,
但U6其實是一台格局與設定上相對很轎式的休旅(他真的不高,腰線也好,距地高也好),
高挺的駕駛座平面卻給人一種好似在椅子上鋪了層墊子的違和感—明明車身就是偏低的,
坐起來卻是偏高的,
怪哉?
請原諒我對駕駛座位置的看待標準有點高,
當然,
你會說這並不是什麼大問題,
休旅車的買家都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
激烈操駕本來就不在理性考量的順序中,
是說總會有些遺憾的不是?
至少視覺上的性能味還是有的,
外型的顯而易見處也好,
紅黑相間的皮革座椅與內裝也好,
這環抱式的中控設計確實有種90年代日系高性能車的戰鬥感,
即便放張不可調的桶椅在其中都不過分,
而且中控的大螢幕與AR環景功能確實吸睛又實用,
即便整體內裝的塑料感稍嫌重了點(老實說,仿碳纖維紋理的飾板質感似乎不比U6 GT的木紋?),
堪稱豐富的配置與優秀的性價比倒足也令人忘卻這點不足就是—別忘了入門版不過92.9萬,
當低配版本上那些關乎於本質面的配置一項都少不了,
論誠意,GT220依然很有。
不過說到操控,
又是另外一回故事了;
坦白說,
這組懸吊的設定真的不錯,
整體的支撐性與阻尼感是令人喜出望外的—當然,
硬朗的代價就是路感更清楚 並且跳動感變強了,
但稱不上輕的車體倒也能適時的帶著彈簧作動 濾震,
相較多數的日系對手們而言更顯得沉穩—只是當進入彎道時,
問題就來了;
是,進彎初始時懸吊算是撐得住,
但轉向時的慣性感卻相當顯著,
這還沒提偏多的方向機圈數以至於激烈操駕時節奏快不起來的現實,
稍有操作不慎就會開始轉向不足;當然,
這意謂著你必須降至更低的車速入彎,
只是退檔的轉速保護往往令出彎再加速時多了分暫落在轉速/動力真空帶的可能;
可能是試車路線的問題,
也或許緊湊的彎道節奏終究不敵人高馬大的SUV車身其實不適合用力殺彎的現實?
總覺得指向性跟不太上懸吊所能應付的程度,
但車身反映著的重心變化幅度卻也令你對太過用力地試探多了分疑慮與不信任感,
只是當你知道採用MQB模組的任何一款級距 尺碼相仿的對手轉起來都比他更輕 更準 更利,
重心變化料理的也更俐落更乾脆,
且更符合激烈操駕時的需求—我知道兩者間是有著一定的價差,
也確實進口車與國產車終究不能放在同一個量級來權衡,
更遑論家大業大的VAG還有模組化所賦予MQB底盤的眾多鋁合金用料與電子差速器,
肯定有人會埋怨怎麼能拿全球數一數二的汽車集團跟本土規模的車廠相比?
但GT220理當是台能在操控火侯上擁有更出色表現的休旅,
試想市面上有幾台SUV標榜源自賽道的崇高出身?
有些環節其實可以造的更與時俱進也讓人更挑不出毛病些,
我相信不會有人嚴苛到當真拿Porsche Macan來跟U6 GT220較勁,
但這個彎道保時捷竟能這樣通過,
你至少輕輕鬆鬆也要有個七八分才行?
好吧,
請原諒我多情的打擾,
是說越期待就越怕受傷害乃人之常情,
身為一個小小小媒體,
誰不希望Luxgen可以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成就不凡與不朽?
我想是我多心了,
至少休旅車的買家們都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
倘若這場遊戲至少能滿足你作夢的權利,
也算是美事一樁了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