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去了趟北京,
在機場買來的港版Top Gear上看到一段很有趣的話,
想跟大家分享:
”今天,歐洲車廠都在造Turbo引擎,配合聰明及檔次多的排檔系統,令人容易用不太高轉速變達到很高的車速.86不走這條路,他走回從前VTEC之類的高轉自然吸氣的路,你要是狠狠的踩油,油門感覺和車子的表現就好像蓄而未發的力量,你的右腳能結結實實感到就算只是腳指尖那微小壓力,都足以讓引擎發出更多力量.這就是NA引擎的可愛之處,如果是Turbo的話,力量爆發會更加澎湃,但NA引擎可以有更細微的力量變化….可是,我試完車之後也替86擔心;今天人們早已習慣了渦輪引擎加多檔位波箱的純效率表現,不知道還有多少人懂得欣賞高轉速引擎的美妙之處,更不知道還有多少人懂得開這樣的高轉速引擎…"
這篇文章講的是日本跑車,
講的是剛發表的Toyota GT86還有190馬力的Nissan Juke。
我其實沒有很仔細研究關於這兩台車的詳細評測,
反而是這段關於高轉速NA的論述挺發人深省;
想想上一具令你眼睛為之一亮的高轉速NA引擎在哪裡?
E92 M3上的V8?本田的F20C?還是日產的SR20VVL?
是的,
他們在回憶裡,
現在叫你舉一具時下最新的高轉速NA,
除了超跑外好像沒有選擇了?
反正渦輪技術成熟了,
要壓榨動力已經不是什麼難事,
一點點排氣量就可以達到該有的效率,
還有越來越難搞的Emission…
而人們好像也習慣了這種不線性的線性;
也是,
最好從怠速開始就進入扭力高原,
這樣開起來反而輕鬆愜意,
油門踩了就走了,
所以渦輪可以做到以往要靠大排氣量才做得到的事,
為什麼還要自然進氣?而且還是高轉速的自然進氣?
這幾天聽一個朋友說,
他試開了一台E92 M3之後大失所望,
感覺車好像被操壞了,
沒什麼力可言,
非得要用力開才有些效果。
我只覺得有些悲哀,
我不怪他有這樣的Comment,
但高轉速NA的好似已經被世人所遺忘,
尤其當我們習慣踩下油門的那一瞬間就有所回饋的充沛,
誰還在意那種為了要維持在Power Band得不擇手段的斯巴達式駕駛風格?
到底我們在追求的是動力,
還是每一絲源自引擎,底盤的細微感受?
最近我常回想起以前那台雙凸喜美;
伴我大學四年級的Civic Coupe裝了一具B16A,
儘管170匹馬力實在稱不上什麼馬力怪獸,
但Vtec開啟之後的吸氣聲,轉速攀升加一點神經質,
卻是擋也檔不住,
那怕1mm油門深淺的變化都好像是在玩期貨指數一樣莫測;
或許不快,
卻是最純粹真摯的反應,
你可以細細品嘗那每一分一吋,
比起渦輪的粗曠實在細膩而精緻。
我想念那感覺,
這是高轉速NA才能帶給你的感動,
很意外的是GT86卻用了這樣的配置:
水平對臥的高轉速NA2.0。
我以為市場導向到了極點的豐田可能也會順理成章地推個渦輪或者油電引擎,
但他們選擇了一條傳統到了不行的路子,
為這台衝著人氣而來的搖錢樹做了註解;
也或許這個Project從頭到尾是Subaru主導也不一定,
但這確實需要一點勇氣,
想想市場上一堆歐裔渦輪鋼砲,
連九代Civic Type-R都說要走渦輪的路子,
小排氣量高轉NA有多少人會appreciate?
人們早忘了那種要拚到高轉才有東西的激情,
這年頭什麼東西都強調速食,
愛情要速食所以離婚的人更多,
電腦開機要快所以要裝SSD,
快門時間可以越短越好所以每一個論壇討論的都是相機的可用ISO有多高,
反倒高轉速NA遵循古法的線性可能只是一種情節罷了,
凡事效率第一就好,
到頭來又會有一堆人跳出來說這台一百多萬的Toyota終究跑不過Golf GTI,
何必呢?
車子是非常難以量化的東西,
無論是操控或者油門控制,
絕對不僅是零與一的差別;
問題是明白的人並不多,
所以最後還是走回馬力跟規格面的競賽,
甚至是品牌附加價值的一爭高下。
只是這樣流於數據或者主流價值意識的比較根本是一點意義也沒有…
或許Driving Sensation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只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
數據的較量反而少了筆墨難以形容的機會;
只是這不也是駕駛最有趣的部分麻?
這樣抽象的樂趣讓我們愛上駕駛這檔事,
感官的刺激透過細微的回饋跟反應傳到我們的神經,
所以我們上癮,然後著迷。
這是一種浪漫,
看似不切實際的情懷卻也讓人難以自拔。
再說一次我沒有拿Toyota的好處,
重點也不再GT86,
反正我也沒打算說服那些要來批判我的人,
而是惋惜那些早已隨風而逝的點點滴滴,
你沒走過一遭,
永遠也不懂。
圖片來源:網路